天下珍珠有“绍河”
科技日报讯 (杞人)伴着羊年新春的洋洋喜气,地处粤东的广东绍河珍珠有限公司又将获得一份殊荣,在即将召开的广东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由该公司与广东海洋大学共同完成的《河蚌有核珍珠培育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项目,将被授予201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该公司董事长谢绍河,自上世纪70年代末就跟随“中国现代珍珠之父”熊大仁教授从事珍珠研究至今已有30余年,是目前国内外珍珠行业中唯一既掌握海水珍珠养殖核心技术,又掌握淡水珍珠养殖核心技术的著名专家。
谢绍河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人工养殖淡水珍珠的国家,然而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上世纪90年代我国淡水无核珍珠占世界珍珠总产量的95%,而总产值仅占8%。
《河蚌有核珍珠培育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科研项目,其前期技术《淡水有核珍珠大面积养殖技术》成果,于1994年由广东省科委组织专家现场鉴定,确认为“世界首创”的技术成果。攻克了世界珍珠强国日本研究了100多年也无法突破的技术瓶颈,生产出“淡水有核珍珠”打破了世界只有“淡水无核珍珠”的单一产品现状。1995年时任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同志视察养殖基地时,将谢绍河研究生产的“淡水有核珍珠”命名为:“绍河珍珠”。
此后,经深化课题研究20年,逐步形成了技术体系,诞生了“淡水有核珍珠”、“定型无核珍珠”、“再生有核珍珠”、“附壳造型珍珠”、“外套膜造型珍珠”、“内脏囊造型珍珠”和“内脏囊大珍珠”,以及“南海大珍珠”八大专利技术成果产品。目前,系列珍珠已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权广东绍河珍珠有限公司起草制订国家标准。
2014年1月11日,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国家贝类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张国范研究员等7位体系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对《河蚌有核珍珠培育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进行鉴定,结论为:成果世界首创,技术“国际领先”。
截至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0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起草国家计划标准2项,制订广东省农业地方标准8项,汕头市农业地方标准9项;发表学术论文18篇(其中SCI 2篇),完成著作3部。
该项目的示范推广,带动了全国淡水珍珠产业持续发展;改变了淡水无核珍珠质量差、效益低的现状,使生产无核珍珠(直径6—8mm)每公斤从300元转产为有核珍珠每公斤3000—5000元,第二代内脏囊有核珍珠每公斤价值1万元以上,第三次内脏囊植核培育的大珍珠(直径18mm以上)每公斤价值10万元以上,大幅度地提高了淡水珍珠养殖效益;其次,促进珍珠加工、珍珠核加工、网笼制作、物流运输以及珠宝、旅游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及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统计数据表明,自2001年以来,全国应用谢绍河淡水有核珍珠专利技术生产淡水有核珍珠的养殖户1万多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养殖面积40万亩,年产量高达500吨、原珠产值10亿元以上,12年累计总产量约5000吨,原珠产值100多亿元,包括深加工增值2—3倍,总产值在200亿元以上,创税利达100亿元。
除此之外,由谢绍河领衔的科研项目还有两项骄人成果:
其一是曾荣获201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附壳造型珍珠和优质海水珍珠养殖及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该成果独创新型复合模核,解决了模核与育珠蚌外套膜、模核与贝壳珍珠层相吸附的关键技术,开发出各种“文化造型珍珠”。2008年,北京奥组委授权将“造型珍珠”生产成“第28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官方特许商品”。
另一《大珠母贝印尼群体繁育、养成及育珠技术研究与应用》科研项目,解决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大珠母贝养成技术”难题(原有技术繁育的贝苗下海生长至2cm后基本死亡),首例将繁育、养成至12cm的大珠母贝应用于植核生产,培育出我国首批“南海大珍珠”。该技术成果将为推动我国海水珍珠产业转型升级,开辟南中国海环礁岛养成大珠母贝、培育优质高值的“南海大珍珠”奠定坚实基础。
原文链接:http://www.wokeji.com/jbsj/seb/201502/t20150227_9779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