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经销商查询
收藏本站
首页 » 谢绍河的“中国珍珠梦想”
谢绍河的“中国珍珠梦想”
发布日期: 2015/7/6 14:57:17   查看次数: 3936

 

 

 

 

 

 

 

 

 

 

 

 

 

 

 

 

 

 

 

谢绍河的“中国珍珠梦想”

  来源:汕头日报

  谢绍河是国际珠宝界的名人。这位来自汕头本土的国级专家书写的中国珍珠史美丽神话一直让人津津乐道。

  他研发的“淡水有核珍珠”和“附壳造型珍珠”,世界首创,达到国际先进和国际领先水平,打破世界珍珠养殖史上只有海水有核珍珠的现状,被誉为“珍珠养殖生产中的一次技术革命!”1994年11月10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到新溪珍珠养殖场视察时勉励谢绍河:“要千方百计扩大批量生产,有批量生产才有市场,有市场才有竞争力。几年之后,你将成为中国的珍珠大王。”

  谢绍河没有辜负期望。30多年来,他张开梦想的翅膀,跨越一座座科研巅峰,一次次攻克珍珠行业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如今,他又一次勇立潮头,致力推进我国珍珠养殖业迈向新阶段,在蔚蓝色的海洋里寻找新的“珍珠梦”。

  近日,我们再次造访,倾听这段美丽的传奇。

  立志投身中国淡水珍珠研究

  世上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出生澄海普通农家的谢绍河自幼聪颖好学,“蚌病成珠”的典故让他从小对珍珠充满幻想,憧憬着有一天能自己培育出无数璀璨的珍珠。

  这个少年梦伴随着他1979年湛江水产学院毕业留校、师从学校珍珠研究室主任熊大仁教授后,变得更加清晰。

  熊大仁教授是我国现代人工珍珠养殖创始人,学识广博、师德高尚,深受师生爱戴。对谢绍河这个爱钻研的朴实小伙子,熊教授打心眼里赏识。

  毕业头两年,是谢绍河珍珠研究的起步阶段,也是最艰苦的岁月。在人烟稀少的湛江市硇州岛上,土砖作灶,树枝生火,蚊子成群,吃着发黄的备战粮……谢绍河接手的第一个课题马氏珠母贝插核培育优质海水珍珠研究,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土法上马了。

  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练意志。随后谢绍河主持的“马氏珠母贝提早人工育苗”和“工厂化室内育珠”研究项目都获得熊大仁教授的认可。

  我国现代珍珠研究比日本晚半个世纪。然而,垄断国际珍珠市场的日本研究了100多年也无法突破“淡水有核珍珠”的技术难题。熊大仁教授十分看好谢绍河的潜质,将记录着大量国内外珍珠研究资料的笔记本传授给他,勉励他“要做淡水珍珠就一定要做有核珍珠,河蚌插核育珠是世界难题,日本人也没有突破。”“要想人家不敢想的事,干人家不敢干的事。”恩师的话成为谢绍河科研攻关的“座右铭”。

  没想到刚过几天,熊大仁教授因心肌梗塞,带着对淡水有核珍珠研究的遗憾与世长辞了。

  牢记恩师的嘱托,谢绍河越发勤奋。“中国要超越他国就必须发展淡水珍珠,研究河蚌插核培育有核珍珠,我们要向世界证明,中国人能行,能创造出外国人不能创造的东西!”谢绍河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

  跨越巅峰屡屡攻克世界性难题

  漫长的岁月,谢绍河走过了一条铺满荆棘的路。这路上他打了三大“战役”,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逾越的世界性技术难关。

  淡水有核珍珠,是谢绍河的第一“战役”。传统作法的淡水珍珠是植入细胞小片育出无核珍珠,这种珍珠不规则,档次低,价值不高。谢绍河想,如果在淡水母蚌中植入圆形珠核,育出圆形淡水有核珍珠,那价值就不是一般海水珍珠所能比的。1982年,在乡亲的支持下,他在村里利用一个1.8亩的蓄水池,买来2万只蚌苗,搞起淡水有核珍珠试验。经过3年无数次试验,初试培育出第一批5公斤的有核珍珠产品,实现零的突破。

  就在这时,谢绍河做出一个决定——辞职,这在当时让人特别费解。不少人劝他,还是留校好,别指望辞职就能发财。谢绍河说:“我是为了研究珍珠而不是为了赚大钱。”1988年,谢绍河离开母校回乡,专心投入淡水有核珍珠的规模化养殖。他成立新溪珍珠养殖场,培育面积从原来的1.8亩扩大到108亩。

  创业之初,谢绍河在池边搭竹棚,日夜守护着那一池丽水宝珠,日子过得清苦却充实。因为,他坚信,淡水河蚌插核关键技术一旦攻克,一定会给我国乃至世界的珍珠养殖带来革新。几千次的努力,1991年,谢绍河收获了中试淡水有核珍珠50多公斤。国际珍珠协会主席何乃华盛赞“这是珍珠史上的奇迹”,并在当年举行的“第六届中国珠宝首饰交易会”上向国内外宣布:中国已率先研发出批量的“淡水有核珍珠”!引起业界震动。1994年12月,广东省科委组织专家现场鉴定认为,谢绍河“淡水有核珍珠”是“世界首创”技术成果,开创了河蚌植核培育淡水有核珍珠新纪元。1995年,时任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的宋健到绍河珍珠有限公司视察时,将“淡水有核珍珠”命名为“绍河珍珠”。

  在谢绍河看来,珍珠是有生命的,应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发展产业经济,珍珠必须多元化,生产有文化内涵的象形珍珠。2000年开始,谢绍河又进行了附壳造型珍珠养殖技术与加工工艺的研究。这一技术充分利用湖泊天然母蚌褶纹冠蚌,培育多元化的造型珍珠,如,塑造传统、宗教、现代、人文文化等形象,让传统的珍珠产品更具“文化味”。此举改变了我国育珠品种单一、珍珠产品单一的现状,为珍珠产业转型技术升级作出了重大贡献。这被谢绍河称为第二大“战役”。

  创新无止境。谢绍河并未因此而止步,他把目光投向了宽广的海洋——利用大珠母贝培育海水大珍珠。大珠母贝是世界公认培育大型优质海水珍珠的理想母贝。这种原本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菲律宾等国家才有的珍珠俗称“南洋珍珠”,直径10至18mm,价格高达每公斤150万元,世界总产量每年大约只有3至5吨。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有不少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试图通过人工繁殖培育大珠母贝种苗养成母贝,但繁育幼苗下海培育至2cm后便大量死亡,无法获得母贝,这也成为培育“南洋珍珠”的技术瓶颈。谢绍河通过考察发现,我国南海的自然环境极其适合培育“南洋珍珠”,若是在南海培育成功,那就是我国自产的珍珠,应该叫“南海大珍珠”。为了国家荣誉、民族品牌,2008年,谢绍河挑起“南海大珍珠”培育研究的重担,突破了大珠母贝技术瓶颈,攻克了连两轮“国家863计划”也未能解决的技术难题,通过了省专家的验收。

  “首批由人工繁殖育苗养成至提供植核育珠的母贝,成活率达到5%以上,养成的大珠母贝今年3月初试植核育珠,在国内尚属首例,预计明年底可收成。”谢绍河高兴地透露这一喜讯。“一旦解决了母贝问题,南海大珍珠及生态产业就会迅速发展,我国从低端珍珠大国走向高端珍珠强国,指日可待。”

  科研成果到生产力的“华丽转身”

  30多年来,不管环境如何变化,谢绍河一直固守心中的梦想。在他看来,珍珠研究就是一生的事业,为了心爱的事业,再苦再累,也快乐。他始终认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走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路子。“我的专利是自己的,也是国家的。”为此,他无私地贡献出专利发明技术,推动和推广珍珠标准化进程,为全国各大珍珠产区贡献珍珠养殖新技术新模式,尽最大努力把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1995年开始,绍河珍珠公司先后在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等地设立养殖育珠示范基地。谢绍河频繁到各地讲课、指导生产。通过多种形式的示范推广,2001年以来,带动了全国淡水有核珍珠养殖户上万家,每年养殖人员5万人,养殖面积40万亩,年产量500吨、原珠产值10亿元以上,取得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珍珠是谢绍河的全部世界。对他来说,30多年来所做的一切“仅仅是打基础,现在才是一个全新开始。”采访中,他雄心勃勃地谈起心中一个更伟大梦想:到黄岩岛建设一个顶尖的世界级“珍珠区域集群生态产业示范基地”,培育“南海大珍珠”,实施多品种养殖,推进海洋经济转型与生物技术创新应用,以行动实践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海洋强国”战略部署!

  国际珍珠协会主席何乃华曾这样评价:“21世纪,是珍珠的绍河时代!”看着眼前信心满满的谢绍河,我们同样充满期待。

  本报记者 陈健 陈静莹 见习记者 翁夏

  一位有梦想的创新者

  诚 见

  尽管几年前采访过谢绍河,但一见面,他还是幽默地说:“我只认得珍珠,不认得人。”这让人感觉这位珍珠产业界的领军人物确实是一位执着、有追求的人。

  一个人有梦想并不难,难就难在有了梦想,是否付诸行动。若只是停留嘴上说说而已,再宏伟的梦想也是空中楼阁。诞生于汕头本土的“绍河珍珠”品牌,同时也是中国的、世界的。谢绍河以其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证明了:有梦想,有追求,有奋斗,才能创造美好的东西。

  谢绍河的可贵,在于他不仅心中有梦,而且有为实现梦想而奋斗的追求,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敢走别人未曾走过的路。更可贵的,他不仅能沉得住心气,一心一意搞科研、搞发明,而且能在一次次攻克世界性技术难题后,又一次次向新的、更高目标进发,这种不骄傲、不浮躁、不满足、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就像那珍珠散发出来的质朴亮光,璀璨夺目。

  心若在,梦就在。在这个更加开放的时代里,知识层出不穷,技术日新月异,倘若急功近利,心态浮躁,肯定一事无成。跟上时代发展步伐,需要有更多像谢绍河这样的有创新精神、追求不懈的人,愿更多人从中得到启发,奋起追梦。

原文链接:http://www.stdaily.com.cn/html/2013-08/20/content_455901.htm

【上一篇】: 这已经是第一篇了。   【下一篇】: 天下珍珠有“绍河”   【返回列表】
新手上路
版权所有 © 2013 2024 绍河珍珠
技术支持:捷胜网络